【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論述,推動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精神落地落實,多元、多層次、多視角反映學校在新征程上事業發展的新面貌,全方位展現基層師生團結奮進、實干創新的工作局面,前期,黨委宣傳部面向全校發布新聞線索征集的通知,為宣傳先進典型、發揚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特開設“奮楫揚帆看一線”專欄,專題展示各部門各院系有益經驗,推動全校形成真抓實干、擔當作為的工作氛圍。
陜西科技大學團委不斷加強團員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堅持發揮組織優勢,積極打造社會實踐新范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主動投身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在廣闊天地中感悟思想偉力、厚植家國情懷、激發挺膺擔當,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積極做奮進者、當實干家。

突出結對共建,打造服務社區新模式。為幫助在校大學生深入基層、了解社會,近年來,校團委實施“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主動深入縣域社區、街道、社會組織,常態化設計布局大學生社區實踐,探索社區社會實踐新路徑。2023年以來,與西安市碑林區、未央區多個所轄社區簽署合作協議,連年組織實施志愿服務項目大集,連續參與“校社益路行”西安市志愿服務項目展示活動。組織志愿服務項目定期前往結對社區,開展以垃圾分類、愛心義剪、健康知識宣講等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覆蓋社區服務、文化建設、鄉村振興、扶弱助老等領域,立足社區需求,聚焦學校特色,構筑流程化、專業化實踐體系,為團員青年提供形式多樣、貼近居民群眾需求的實踐鍛煉機會,把社區實踐做“實”,擦亮“小我融入大我”常態化志愿服務品牌。

突出資源融合,拓展校地合作新平臺。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校團委始終堅持黨的群眾工作方法,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為切實幫青年學生解難題、辦實事,校團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拓展校地校企共青團資源,持續推進共青團促就業。一是與省內地區、行業、軍地共青團組織洽接匹配資源,2023年以來校團委與寶雞市、閻良區、富平縣、未央區、高陵區等地團委幫扶結對,為畢業生返鄉建功就業搭建平臺;二是組織學生赴行業企業園區參觀交流,切身體驗工業發展成果,為精準、高質量就業擇業做準備;三是帶領團學骨干走進軍營,邀請部隊英模來校開展“參軍入伍就是高質量就業”的主題宣講,在培育大學生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基礎上,提升大學生熱愛人民軍隊,踴躍參軍入伍的熱情;四是組織選派優秀大學生到結對地區基層、企業實習見習,參與一線工作,號召鼓舞更多青年學子了解基層現狀、參與地方發展,爭當服務區域發展實干家。

突出科創報國,淬煉服務社會真本領。科大青年始終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實踐,近18000人次參與寒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返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近2000名師生組成鄉村振興實踐團、民族團結實踐團等70余支團隊奔赴全國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社會實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在田野鄉村的幫扶振興中回應時代呼聲,在社會實踐的砥礪奮進中實現自我價值。我校2支團隊入選2023年全國百只“篤行計劃”項目,1人獲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個人。科大青年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通過打通社會實踐項目與科技創新比賽全鏈條延伸,持續做好青年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氛圍培育,在2023年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科大學子積極參加、全力備賽,成績優異、結果突出,共獲得主賽道特等獎1項,一二三等獎各1項,取得了我校在此類賽事上的新突破,充分展示了科大青年青春奮進、勇于創新的風采。

突出基層建功,奉獻基層一線能擔當。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科大青年熱情奉獻的身影活躍在祖國各地建功立業的基層一線。連年來,學校團委推進“宣傳發動、招募選拔、教育培訓、跟蹤調查、就業服務”的西部計劃工作模式,將服務西部打造成為服務社會的新載體、思想教育的新課堂、成長成才的新途徑、實現夢想的新舞臺。通過有針對性的西部計劃政策宣講,召開西部計劃優秀志愿者宣講會,形成了點面結合、上下協調、部門聯動的招募工作體系,平均每年報名人數達千余人,年度派遣學生人數位列我省高校前25%,服務地遍布陜西、四川、新疆、西藏等地,生源質量逐年提升,志愿者工作受多方好評,連年獲評全國西部計劃優秀項目辦,陜西科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榮獲由四川省樂山市馬邊縣委縣政府共同頒發的“2020年全縣脫貧攻堅奉獻獎”,多次被中國青年網等媒體平臺專題報道。校團委注重實踐研究,近年來以志愿服務幫扶和志愿服務組織建設、社區志愿服務路徑、志愿者成長發展追蹤等方向申報陜西省重點課題兩項、一般課題三項。在陜西省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上,我校作為全省兩所高校代表進行發言,我校研究生支教團榮獲“最美三秦西部計劃志愿者團隊之星”稱號、“陜西省優秀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獎,三名志愿者獲評“最美三秦西部計劃志愿者之星”稱號。
奮進青春正當時,挺膺擔當有作為。陜西科技大學共青團將持續充分發揮共青團貫通學校與社會的組織體系和實踐教育優勢,優化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路徑,助力青年人才培養,引領青年學子樹牢家國情懷、投身基層實踐,努力成長為新時代新征程的青年實干家,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
(核稿:李鵬 編輯:王舒婷)